Ni-811环保高磷化学镍的建浴步骤
Ni-811环保高磷化学镍的建浴步骤:
1. 使用30-50%体积比之HNO3,化学镍,清洁和钝化镀槽至少4-8个小时。再将HNO3转移到收集容器,**清洗镀槽,槽体**无任何HNO3残留。建议使用HNO3盐测试条,以**镀槽没有任何残留HNO3。
2. 在已清洁、钝化好的槽体中加入约2/3槽积的纯水。
3. 加入所需量的NI-811B混合均匀。
4. 加入所需要量的NI-811A并混合均匀。
5. 用纯水补充至操作体积,混合均匀。
6. 测量溶液的pH值,如果需要,调整至4.8。
通过添加少量稀(稀释至约50%体积比)氨水可以升高溶液的pH值。同样可用NaOH混合液调整,高磷化学镍添加剂,在添加NaOH的过程中,应进行良好的搅拌。
添加少量的稀硫酸(约10%体积比)溶液可降低槽液pH值。
7. 加热至操作温度(190℉或88℃)。
至此,NI-811环保高磷化学镍的浴槽就已经完成,环保高磷化学镍添加剂,可以用来操作了。
化学镀镍层虽然具有比较强的耐蚀性,但在实际生产中,由于工艺等原因,有时也不能*达到应有的理想性能。
基体质量这是镀层持量的基本**,但往往被人们忽视。镀前**了解工件材料的成分、状态、冶金质量及加工成型的过程,不适当的加工会造成应力、微裂纹。工件上不应有折叠、焊屑、毛刺、孔洞及砂眼等缺陷。钢中的夹杂物,尤其是硫化物,不仅影响镀层的耐蚀性,还会毒化镀液;
镀前处理基材上原有的润滑油或缓蚀剂是很难清洗净的,处理不好不仅会降低镀层结合力,还会产生针孔而降低耐蚀性。除化学清洗法外,碳钢基材常**使用电解清洗法,但这种清洗方法明显地影响镀层的耐蚀性。例如在碱性介质中阳极清洗会啬镀层孔隙率;阴极清洗虽然孔隙率低,但又可能引起氢脆。用碱性除锈剂,若换向周期性地反复清洗,即在85℃浸泡10分钟、再阳极清洗2分钟,效果不如浸泡后改用阴极清洗更耐蚀。活化时铁基体如用盐酸活化会使腐蚀率上升,如果以稀硫酸活化效果就好一些,且时间越短越好。活化液中不能用缓蚀剂。基材中含铅将使镀层出现微孔、降低结合力,还毒化镀液。这类基材不宜用硫酸活化,以25%HBF4为宜,先闪镀一下也可。
镀后处理化学镀镍的后处理不外乎加热除氢、提高硬度改善**性或改善结合力,或进一步处理以提高耐蚀性。镀后需要处理的镀层只占总镀层的一小部分。试验表明200℃加热一小时的热处理方法还有益于改善镀层的耐点蚀能力。低温短时间加热去除了氢,高磷化学镍镀镍添加剂,还继续保持镀层的非晶结构,同时,发生了大的弛豫,使其体积缩小、密度增加、孔隙率下降。铬酸盐封闭处理是提高化学镀镍层抗变色能力、延长耐盐雾试验时间及耐蚀性能的一种较简单而有效的方法。
化学镀镍药水在生产一段时间后,有时候会觉得镀液不稳定,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?比格莱科技给你分析原因:
一、镀液的配比不对:
1. 次亚磷酸盐(还原剂)浓度过高。提高镀液中次亚磷酸盐的浓度,可以提高沉积速度。但是当沉积速度达到较**,继续增加次亚磷酸盐的浓度,不仅沉积速度提不高,反而会造成镀液的自行分解。尤其对于酸性镀液,当PH值偏高时,镀液自行分解的趋势愈严重,其原因是:次亚磷酸盐的浓度过高时,会加速了镀液内部的还原作用。若镀液此时存在其它不稳定因素(如局部温度过高,有浑浊沉淀物等),较容易诱发自行分解。当镀液中次亚磷酸盐的浓度过高时,如果PH值也偏高,就会大大降低镀液中亚磷酸镍的沉淀点,并造成工件表面上有许多颗粒状。
2. 镍盐的浓度过高。提高镍盐的浓度,当镀液PH值又偏高时,易生成亚磷酸镍和氢氧化镍沉淀,从而使镀液混浊,较易触发镀液的自行分解,并造成工件表面上有许多颗粒状。
3. PH值调整剂的浓度过高。在镀液其它成份不变的条件下,如果PH值调整过高,则也容易发生亚磷酸镍和氢氧化镍的沉淀,同时加速还原剂的分解,也是造成工件表面上有许多颗粒状的原因之一。
二、镀液配制方法不当:
1. 次亚磷酸盐添加得太快。在配制镀液中,次亚磷酸盐未*溶解或加得太快,都会使镀液局部的次亚磷酸盐浓度过高,也会生成亚磷酸镍的沉淀。
2. pH值调整不当或过高。碱液加得太快,或碱液加得太多,会使镀液局部的PH值过高,容易产生氢氧化镍沉淀,并使工件表面产生许多颗粒。
3. 配制镀液的顺序不当在配制镀液时,如果不按一定的顺序。
4. 配制镀液时未进行充分搅拌。在配制镀液的过程中,即使预先已将各种药品*溶解,但在进行混合时,不进行充分搅拌,也会产生肉眼难以发现的镍的化合物。